西区多维融合开展青少年法治与青春期教育
来源:西区教育和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5-07-02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攀枝花市西区立足青少年成长关键期,以法治教育为盾、心理健康为基、两性教育为翼,构建“部门协同、精准滴灌、沉浸体验”的青春期特色教育机制,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起坚实的法治与社会屏障。
一、部门协同发力,织密综合防护网
西区创新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形成教育主导、司法支撑、社会联动的“大保护”格局。一是教育统筹引领。区教育和体育局制定《青春期两性教育法治宣传工作安排》,系统性规划全年活动,通过20余场专题教育活动,构建贯穿学年、覆盖多维的长效机制,形成持续浸润。二是法检专业赋能。区法院“青青西法”组织开展“法治奇妙日”系列活动,精准对接需求;区检察院“苏铁花工作室”举办“检察开放日”,提供沉浸式法治体验。法检双方深度参与模拟法庭、案例解析等校园法治实践。三是社会力量聚合。区委社工部、妇联、团区委共同参加未成年人保护座谈会,共商家庭教育指导、困境儿童帮扶、心理健康支持等议题,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六大保护”协同落地。这种“教体搭台、法检唱戏、社会共鸣”的模式,打破了职能壁垒,实现资源互补,为青少年教育注入强劲合力。
二、精准分层教育,回应成长需求链
针对不同年龄段、性别的认知特点与需求,打造“分龄式+分类别”精准教育模式。一是学段精准分层。区法院为幼儿园设计“防猥亵防拐卖”人偶剧;为小学生定制“防欺凌防诈骗”课堂;组织中学生旁听真实庭审,实现法治教育与认知水平精准匹配。二是性别分类引导。依托“健康副校长”机制,开设女生专场(生理变化、安全防护)与男生专场(健康管理、责任担当),由西区各社区医院专业医师授课,解决青春期性别差异化困惑。三是需求导向定制。区法院通过线上问卷精准调研普法需求;座谈会上教师代表直接反馈校园安全、网络治理等痛点,使教育内容直击现实问题。从幼儿到高中生,从生理到心理,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精准思维,让1.2万学生真正获益。
三、沉浸互动体验,开辟教育新路径
突破传统说教,通过场景化、互动式体验让抽象知识具象化。一是模拟实践悟法威。组织150名学生代表参与模拟法庭,扮演法官、检察官等角色,在还原性侵、拐骗案件审理中感受程序正义,学生们走进检察院荣誉室、服务中心,近距离感知司法权威。二是创意互动强认知。区检察院“书写自我保护能量盾”活动,将法律知识转化为可触摸的能量;区法院组织的情景剧普法,让防拐骗知识在剧情演绎中深入人心。三是科技赋能拓阵地。区教育和体育局开展“世界卫生日”青春期教育网上答题;区法院连续10天推送保护案例、普法视频,打造“指尖学法”云课堂,突破时空限制,覆盖3万余名师生和家长。当学生们写下自护誓言、敲响法槌、观看自己参与的模拟庭审,法治精神已悄然融入血脉。
下一步,西区还将聚焦开学第一课、一月一主题活动,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心灵守护与两性关怀中开辟教育新路径,构建多维融合教育长效链。
发布:刘清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