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 优秀教师风采展 丨 全国特教优秀园丁刘建英:春风化雨三十五载,特教园地写大爱
来源:市教育和体育局人事科 发布时间:2025-09-11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在教育的百花园中,有一片土地需要更多的耐心、爱心与智慧去耕耘,这就是特殊教育。有一位教师,在这片土地上默默坚守了三十五个春秋,用生命的光热点亮无数特殊孩子的心灵,用无私的奉献诠释着教育的真谛,她就是优秀特殊教育教师——刘建英。
刘建英,女,汉族,1971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高级教师。1990年7月至今就职于市特殊教育学校,从教35年来,刘建英老师一直坚守在特殊教育一线,承担聋生语文教学工作。
初心如磐,选择源于挚爱
三十五年前,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憧憬,年轻的刘老师毅然选择了当时许多人并不看好的特殊教育专业。身边不乏质疑的声音,但她深知,这些“折翼的天使”“星星的孩子”更需要专业的引导和温暖的陪伴。她坚信,每一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教育的光芒不应有任何遗漏。这份源于心底的尊重与挚爱,成为她扎根特教、无悔奉献的原始动力和永恒初心。
潜心钻研,专业赋能成长
特殊教育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面对孩子们千差万别的特殊需求,刘建英老师深知仅凭爱心远远不够,更需要过硬的专业素养。三十五年来,她深耕聋校语文教学领域,始终以新课程改革理念为指引,立足聋生听觉障碍导致的语言感知、表达短板,探索出极具针对性的教学路径。在教材运用上,她打破“新老割裂”的局限,既深挖新版教材中生活化、情境化的编排优势,又提炼老教材中经典篇目对语言基础的夯实价值,通过整合单元主题、补充聋生熟悉的校园与生活素材,让教材成为连接课堂与生活的纽带。在教学实践中,她全力构建“情化氛围、读悟说一体”的特色教学模式,精心设计分层练习。她坚持“语文即生活”的理念,让聋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运用语文,逐步突破“学用脱节”的难题。在她的精准引导下,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多篇习作在市级学生作文竞赛中屡获佳绩。在教研成果方面,她始终坚持“教学研一体化”,主研、主持的市级重点课题分别获得攀枝花市人民政府教育成果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成果二等奖、三等奖,撰写的论文获得国家、省级、市级一、二、三等奖,为学校聋生语文教学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式。
爱生如子,耐心守护花开
在刘建英老师看来,特教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心灵的对话与情感的交融。她对待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极富耐心和同理心。当一个简单的手语需要重复千百遍,当一个生活技能需要手把手教导无数次,她从不厌烦,总是用鼓励的目光、温暖的表达和坚定的拥抱,给予孩子们最大的安全感和信心。她记得每个孩子的喜好、恐惧和细微的进步,用心与他们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她相信,迟开的花儿同样芬芳,她愿意用漫长的守候,静待每一朵生命之花的绽放。
示范引领,甘为人梯传薪火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她积极与学校教师结对,以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身份,为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坚实平台;作为教研组核心成员,通过开展教学示范课、集体备课等活动,统一教学标准、优化教学流程,推动整个教研组的教学水平同步提升,形成了“互助共进、攻坚破难”的良好教研氛围。她的无私奉献和言传身教,为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荣誉满载,不忘初心续新篇
三十五载的辛勤付出,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刘建英老师荣获“全国特教优秀园丁”荣誉,多次荣获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人才示范岗”等荣誉。她所带的班级、指导的学生也在各类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然而,在她心中,最高的荣誉莫过于孩子们一声含糊却真挚的“老师好”,莫过于家长脸上释然与感激的笑容。成绩面前,她始终谦逊淡然,将荣誉视为鞭策和动力,三十五载如一日,坚守在三尺讲台,继续为她深爱的特教事业和孩子们燃烧光热。
结语:
三十五载光阴,青丝变华发,不变的是刘建英老师对特殊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她用三十五年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师者仁心”;用三十五年的耕耘,展现了特教教师的专业与担当;用三十五年的爱,温暖了无数特殊儿童的人生历程。她是特殊教育领域的楷模,是当之无愧的优秀教师,她的故事,是对“春风化雨,大爱无疆”最生动的注解。
发布:王坤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