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

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对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第81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市教体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9-22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XX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的建议》(第81号提案)已收悉,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强工作统筹,整合各方资源”的建议

  (一)健全联防机制,强化顶层设计。2022年10月,市委教育工委印发《攀枝花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安全工作联防联控专题会议制度》,定期召集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团市委、市妇联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以及市教科所、市三医院、市三中、市七中等单位专家、教师、家长代表,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校家社协同育人推进会、思政和心理教育融合工作推进会、专门教育工作会等10余场会议。通过这些会议,全面统筹研判全市学生心理危机和安全防控工作形势,有效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与困难。同时,紧密结合我市未成年心理健康现状和需求,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方案,包括《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措施》《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印发<攀枝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攀枝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加强医教融合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工作方案》《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攀枝花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通知》《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关于打造“阳光正心”品牌的实施方案》《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等十六部门关于印发<攀枝花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工作方案>的通知》《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推进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并且,每年在教育工作要点、德育工作要点中,明确心理健康工作的年度计划与安排,充分调动各部门及社会各层面的有效资源,服务全市发展大局,形成强大合力,高效推动未成年心理健康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深化心理育人,筑牢韧性根基。一是平台筑基。成立“攀枝花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及县(区)辅导中心,成功搭建起“市—县—校”三级联动平台,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市、县中心标准化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显著成效,获得四川省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中心调研组的认可与肯定。二是品牌引领。积极开展2025年“阳光正心・百日关爱”行动,该行动经验获《教育导报》刊发推广。召开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精心印发《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汇编》,收录35个典型案例,为基层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实践指导。组织参加“育人润心”心理案例评选,13项作品荣获省级成果奖。《攀枝花市实施“阳光正心”工程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新路子》获得省政协副主席许唯临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三是活动普及。以“培育积极心态,增强心理韧性”为主题,组织学校开展“5·25”心理健康活动月系列活动600余场,服务师生家长超13万人次。利用校园广播、主题展板普及知识,创新打造“积极娃娃”IP、“幸福瞬间”摄影展等可视化载体,编印发放《心理健康宣传册》《考前心理调适指南》8000余册。构建“全学段+多维度”活动体系:小学侧重心理游园会、生命树创作等启蒙体验;初中开展曼陀罗绘画、优点轰炸会等艺术表达与朋辈互助;高中引入VR减压模拟等沉浸式项目。运用“i++”心理测评系统为3.4万名学生建立“一生一策”档案,制定帮扶方案1200余套。联合多部门组建680名“心育轻骑兵”,开展巡讲、家访及定制帮扶120余场。相关经验获《四川省每日政情》《每日要情》刊发。

  (三)织密协同网络,凝聚育人合力。一是机制创新。成立攀枝花市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联合十六部门印发工作方案(攀教体发〔2025〕3号),在医教互促、体教互融、家校互动等方面加强协同配合,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是家教赋能。实施“百千万工程”,遴选了包括心理医生、心理教师在内的115名家庭教育讲师团领衔人、1135名讲师团成员,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专业支持,服务万千家庭。在全省率先启动中小学配置心育副校长、副班主任试点工作,实施心理辅导教师ABC三级资格认证制度,培训心理健康教育“种子教师”3358名。推出“花城家长‘慧’”在线课堂26期、现场讲座800余场,服务家长30万人次。创编《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家长篇、学校篇)在全市推广,为34万家长提供专业支持。三是家访暖心。常态化推进“百校千师访万家”活动。上半年开展家访12.6万余次(入户1.3万次、电话7.7万次、线上视频3.6万次),有效密切家校联系。《关于校家社协同育人背景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生态建设调研报告》入选四川省2024年度教育政务调研课题成果汇编。

  (四)深化医教融合,提升专业支撑。2024年10月,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启动“心启航”心理健康服务项目,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面向教师、学生、家长等十余类重点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其中,为青少年学生开设讲座28场(覆盖5327人次),开展团辅16场(覆盖1973人次)。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等6部门《心理健康知识巡讲活动实施方案》(国卫办医政函〔2025〕123号)要求,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市三医院技术骨干,面向机关、企业、学校师生等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巡讲。截至目前,已开展巡讲23场,覆盖学校23所,参与5300余人次。

  (五)联动群团力量,关爱重点群体。一是队伍组建。联合市政府妇儿工委、市卫生健康委等成立攀枝花市“我们在一起”心理关爱志愿服务队,为妇女儿童及家庭提供志愿服务约320人次。二是爱心结对。全市各级妇联长期招募培训“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530名,注重“帮扶到人、关爱到心”,提供情感陪伴、心理关爱和精神鼓励。三是普法护蕾。联合市政府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宣传《家庭教育促进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120场次。创新开展“花姐串门”关爱服务180余次,化解婚姻家庭纠纷91件,关爱特殊儿童约530人次。四是丰富活动。团市委依托12355平台,联合市教育和体育局等在中高考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中高考解压直播、心理健康讲座等,积极配合建设区域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等,不断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

  二、关于“加强多方保障,完善心理热线建设”的建议

  2025年3月,我市已开通并接入全国统一的“12356”心理援助热线,由市第三人民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专业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及精神科医师提供24小时全天候服务,面向全人群,重点保障青少年及其监护人的心理健康咨询需求,并严格保护咨询者隐私。目前,“12356”心理援助热线已全面整合接入“12345”市民服务热线。儿童青少年及其监护人可通过拨打“12356”或“12345”任一热线便捷获得专业、及时的心理支持与援助服务。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关心,希望您继续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

  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

  2025年7月22日

审核: 李佳   责任编辑: 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