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对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第78号建议答复的函
来源:市教体局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5-09-22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XXX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中小学科学教育推进科技优市的建议》(第78号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关于“科学设置科学课课程”的建议
市教育和体育局要求各县(区)、市直属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开齐开足科学课程,指导学校科学制定教学计划,确保课程内容符合学科要求,杜绝挤占、挪用科学课时的现象。将科学课开设情况纳入教育督导常态化监测范围,对未落实课程要求的学校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同时,将联合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建立科学课教学评估体系,通过课时公示、学生问卷等方式动态跟踪课程实施质量,确保课时足额、教学有效。
关于“优化科学教学内容”的建议
针对教学内容改革,市教育和体育局将从以下方面推进:一是推动教学方式创新,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组织教研团队开发分层教学案例,推广互动式、反馈式课堂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二是强化实验与实践,制定《中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指南》,明确各年级必做实验清单,鼓励学校开设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支持建设校外科学实践基地;三是促进学科融合,依托区域教育资源,联合科技馆、高校等机构开发STEM课程和竞赛项目,试点“科学+”跨学科主题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关于“配齐配强科学师资力量”的建议
市教育和体育局将要求各县(区)、市直属学校要按照“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比例”科学合理的配备各学科教师,进一步优化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对未配齐的学科教师每年划出一定比例用于招聘相应学科专职教师。同时,严把市直属学校入口关,要求市直属学校按要求配齐小学科学、思政课等紧缺学科教师。同时,通过实施“科学教师素养提升计划”,通过专项培训、名校跟岗、实验技能大赛等途径,提高教师跨学科教学和实验指导能力。
四、关于“强化校内校外科学教育融合联动机制”的建议
近年来,围绕青少年的特点和成长需求,市教育和体育局联合市科技局、市科协多措并举,凝聚科普资源,针对性开展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是通过“引进来”的方式,共享全省优质科普资源,强化价值引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2025年3月邀请四川省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专家符宇航教授,以“弘扬科学家精神坚守报国初心”为主题,开展2场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500余名青少年参加。
二是构建全市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整合社会科普资源,
调动和组织社会科普力量走进校园,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今年1—5月,共开展“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3场,3100余名青少年参加;开展“心理健康进校园”科普讲座5场,1700余名青少年参与;开展“陨入迆沙拉,星耀攀枝花”天文科普讲座6场,2410名青少年参与。攀枝花市科技馆常态化免费对外开放,年接待量4万余人次,与我市中小学联合教研,“馆校合作”有效衔接,每年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参与科学体验活动18000余人次。
三是鼓励科普基地创新活动形式,打造特色科普活动品牌。
今年上半年,市科技馆联合市图书馆推出“科学小实验”免费课程10余期,累计接待青少年1200余人次;盐边科学馆打造“星星火科普课堂”,组织科普讲座、实验演示和互动体验活动6场,270名青少年参与;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办“攀枝花苏铁乐园”自然学堂,开发设计自然科普原创课程方案50余个,已开展160余期,参与青少年及家长3万余人次。
下一步,市教育和体育局将联合市科协、市科技局等部门开展以“科普同行智启未来”为主题的“科普基地行”品牌活动,充分发挥盐边科学馆、四川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普基地、供电公司“三线阳光”科普基地、川南天文台·迤沙拉星空观测基地等科普教育主阵地作用,探索开展“云”上科普活动,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提升全市青少年科学素质。根据国家级、省级赛事改革内容,联合两赛主办单位,加强宣传引导,扩大赛事覆盖面,推动赛事向全市中小学校延伸,力争赛事覆盖更多学校,鼓励县(区)建立分级选拔机制,组织科技辅导员开展专题培训,提升参赛作品质量,对优秀作品进行宣传推广,推荐优秀选手参与省级、国家级竞赛,形成“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良性循环。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关心,希望您继续关注教育事业的发展!
攀枝花市教育和体育局
2025年7月22日